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军事新闻 >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获新成果 中国科学家首揭月球

发布时间:2024-12-20 11:16:17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回的月壤,中国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相关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中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记录的约28亿年前的磁场信息,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该时期发生了反弹,与先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且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

  这不仅是人类得到的首个月背古磁场信息,还为科学家认识月球磁场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锚点,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获新成果 中国科学家首揭月球

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磁场记录揭示28亿年前存在相对活跃的月球磁场“发电机”示意图。(章敏、祁锴贤、石平原等绘制)

  中国科学家基于嫦娥六号样品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的这一重大创新成果论文,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蔡书慧副研究员等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

  《自然》审稿人指出,这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研究,中国研究团队对人类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严谨的古地磁分析,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准的数据。其中一位审稿人表示,该研究论文填补了月球古磁场记录中长达十亿年的空白,并首次提供来自月球背面的古磁场测量结果。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为人们对月球磁场的新认识作出重大贡献。

  月球磁场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蔡书慧介绍说,地球液态外核导电流体的运动如同一个“发电机”,其产生的磁场像保护伞一样包裹着地球,屏蔽宇宙射线,保护地球的大气和水等宜居要素,形成适合生命繁衍的环境。月球也曾有过与地球类似的磁场“发电机”。因此,了解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过程对于揭示月球的内部结构、热历史以及表面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观测和月表实测结果都显示,现今月球已经没有全球偶极磁场。此前对美国阿波罗计划返回样品的古磁场强度研究指示,月球在距今42亿至35亿年存在一个相对活跃的发电机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可达几十微特,接近现今地球磁场水平;该磁场在约31亿年前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之后维持在几微特的强度;月球磁场强度在距今15亿至10亿年再次下降,并最终在距今10亿年以后的某个时刻,月球“发电机”完全停止工作。

  由于样品的局限性,目前发表的月球古磁场强度数据主要集中在30亿年前,而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过程则缺乏约束。并且,已有数据均来自月球正面返回样品,人们对月背古磁场的认识基本处于空白。月球古磁场时空分布信息的缺乏导致关于月球磁场的持续时间、几何形态和驱动机制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例如,有学者对月球“发电机”持续时间的问题提出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月球“发电机”难以长期存在,或许只能维持在月球形成最初的1亿至2亿年。

  月球磁场或在28亿年前发生反弹

  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实现月背采样,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阿波罗撞击坑(月球南纬41.64度、西经153.99度)采回人类首批月背样品,此前研究表明,嫦娥六号样品玄武岩主期次喷发年龄为28亿年,揭示出这些样品来自月球背面并处于关键的年龄空窗期,为认识月球“发电机”时空演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获新成果 中国科学家首揭月球

资料图: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接收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蔡书慧表示,在本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获批的嫦娥六号4颗毫米级玄武岩岩屑样品开展了磁学研究,结果显示样品记录的古磁场强度约为5—21微特(中值约为13微特)。这与此前研究认为的月球“发电机”强度在31亿年前急剧下降之后可能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的古磁场强度结果揭示,月球磁场可能在28亿年前发生反弹,从而指示月球“发电机”在早期急剧下降后可能重新激活。

  月球磁场为何在28亿年前发生反弹?研究团队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月球“发电机”主要能量来源发生变化或初始驱动机制再次增强。对比不同发电机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嫦娥六号玄武岩记录的古磁场强度与基底岩浆洋模型产生的场强最为一致,但也不能排除进动发电机的贡献,同时,其他机制(如内核结晶)也可能为月球“发电机”提供补充能量。(完)

上一篇: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立法、司法机
下一篇:(澳门回归25周年)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行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