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经济新闻 >

教育观察: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美育如何“更美”

发布时间:2024-12-22 14:34:10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中新网宁波12月21日电(林波)大理石、珊瑚、贝壳等不同形态的碳酸钙展示了自然界的形态之美;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展现出了斑斓色彩,不仅赏心悦目,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在姜春杰的课堂上,多元科学实验展现了不同的“美”。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那些能深深吸引学生的实验,往往具备色彩美、形态美与动态美三大特点。”姜春杰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初级中学的一位美育科学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大美育环境,他创建了“陶瓷STEM实验室”,将艺术、科学、工程和技术有机整合。

教育观察: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美育如何“更美”

姜春杰分享现场。 东钱湖教育研究院供图

  近日,他获得了第四届华茂美堉奖“创新探索专项奖”。12月21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华茂美堉专项奖获奖人事迹报告会”上,他说,“这些努力,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科学之美,让学生在美育教学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看来,新一代的人才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知识,更需要个人内在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与审美素养的培育密不可分,“未来的人才应该更加具有认识美、体验美、享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以“浸润”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目标与路径的新理念,一体化构建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策略,从教育教学、教师素养、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学校美育的八大行动。

  美育应该怎么“育”?除了教学生唱歌、跳舞、画画外,还包括哪些内容?

  “美,不说话。当你遇到她时,教育就已经发生。”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卢志文眼中,美育不是宣导和说教,而是“熏陶”和“浸润”。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院原院长许江表示,美育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教导孩子绘画、演奏,其目的并非仅仅局限于书画与音乐的技能本身,而是旨在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力,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全面发展”。

  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美育如何与国际“美美与共”?

  “美育无处不在。”华茂教育博览园管委会执行主任张添勇表示,位于宁波的华茂学校成立已有20多年的时间,其已将美育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我们创建了面向世界的美育实践系统平台。在这里,中国传统美学与世界多元艺术交融互鉴,优秀中华文化与当代创意表达相互映照”。

教育观察: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美育如何“更美”

张添勇分享现场。 东钱湖教育研究院供图

  而今,华茂学校还积极探索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美育之中,利用AI等先进技术,为学生们打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空间。

  从传统的艺术熏陶到现代的科技融合,美育的形式在不断创新,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培养公众对美的感知与创造力。

  华茂集团创始人,东钱湖教育论坛与华茂美堉奖联合发起人徐万茂受访时表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美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而艺术与文化的滋养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他的倡导下,“华茂美堉奖”对外设立,致力于推动中国美育故事向世界传播。

教育观察: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美育如何“更美”

徐万茂(左一)颁奖现场。 东钱湖教育研究院供图

  1993年,中国绘本画家蔡皋的绘本《荒原狐精》获得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插图画展“金苹果”奖,向世界展示了别样中国故事。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获得此次华茂美堉奖“文化传承专项奖”的蔡皋受访时表示,美育不是给孩子灌输各种概念,而是要让孩子用眼睛观察世界,“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后,他就会在生活中产生自觉,养成审美习惯”。

  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蔡皋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美学理想,让每一天都充满美的选择。”

  美育的力量跨越国界,连接着不同文化和心灵。正如蔡皋创作的绘本故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喜爱。

上一篇:如何赋能中医适宜技术“出海”?跨界融合、知
下一篇:河北承德“温泉+”多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感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