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16日电 (柴燕菲 郭其钰)从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到享誉世界的“东方之花”,源自中国的调解理念、调解制度,正凝聚起更多国际社会的共识。
向历史回溯,“以和为贵”“止讼息争”的故事,或可从一个小镇窥见一斑。60多年前,浙江诸暨枫桥镇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传家宝”。
平安浙江建设二十年来,浙江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穿始终。从乡村到城市、海上、网上……“东方之花”绘就新“枫”景的故事,在浙江大地写下新的一页。
绍兴诸暨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郭其钰 摄
矛盾纠纷的“枫桥解法”
诸暨枫桥镇枫溪江畔,枫桥经验陈列馆静静迎接着各方参观者。江水潺潺不息,枫桥已成为“洞见”中国基层治理的一扇窗口。
不久前,在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的“老杨调解中心”,当调解员将带有“枫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字样的公章利落地盖在调解协议上,几位当事人露出了进门后的第一个笑脸。随着这枚公章落下,历经两个多月的纠纷终于得以解决。
公章一落一起,一个矛盾纠纷便化解于无形,这是“老杨调解中心”的魅力所在。
放眼浙江,这样的调解组织覆盖该省11个地市和90个县市区。2.8万余个调解组织、12万余名调解员,组成了一张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人民调解网。
从“一镇之计”到“一国之策”,如何持续擦亮“枫桥经验”这张“金名片”,让其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浙江省委政法委坚持体系化谋划推进,如省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提炼概括“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的实践特征;出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定》,指导绍兴等地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形成《东方经验新表达》《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实践100例》等一批成果。
德治春风化雨,法治定分止争。去年来,浙江省委政法委率先推开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其中平安法治平台协同流转处理社会治理事件728.5万件,办结率达96.17%。
舟山普陀涉海部门在码头开展普法宣传。受访者 供图
平安海岛的善治密码
向东是大海,“枫”从海上来。
在“千岛之城”浙江舟山,当数字技术将一个个海岛连接,广袤的海洋便不再遥远。
远洋渔业是舟山的特色产业,目前在东南太平洋作业的舟山船只约250艘,涉及6000多名渔民。海洋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这座“千岛之城”亦面临成长的烦恼。
“海上矛盾纠纷往往存在化解周期长、成本高、证据固定难等难点,而海岛交通不便,解纷触角难以第一时间延伸至社会治理最末端。”舟山市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主任袁晓女坦言,海上平安是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如何打通海上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2024年,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联合宁波海事法院,将“海上共享法庭”设在了远洋船上。通过这一平台,远洋船员可以与海上融治理中心实时连线,在船上获得及时的法律支持和调解服务,从而有效解决纠纷和保障权益。
数字赋能为海上社会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亦考验着平安建设的智慧。
“我们从广大群众最迫切需求、最关注问题出发,不断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法工作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努力推动科技与业务双轮驱动。”浙江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化“浙江解纷码”、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改革、迭代“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如今,数字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画面,正在浙江大地徐徐铺开。
宁波海事法院涉外海事案件审判。受访者 供图
“各让一步”的东方智慧
调解一业,师法传统,根植民间。“中国之治”展现出的东方智慧,也受到更多国际友人的青睐。
当两艘外轮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碰撞,面对司法管辖的“选择难题”,他们共同把信任票投给了中国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