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是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出生地、其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背景地。这个小山村,正因文化赋能而蹚出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
秋日,迈过潺潺清溪,一群学生走进一栋名为“立波书屋”的两层农房。屋外青山连绵,屋内书卷飘香。农房主人卜雪斌是书屋管理员。从衣食住行到环境风貌,从文学原著到地方掌故,清溪村的大事小情,这个51岁的农村汉子如数家珍。
“以前翻山,如今翻书,家门口就业,收入翻了一番多,富口袋也富脑袋。”在小说《山乡巨变》描绘的村庄里长大,他曾为生计在矿场务工,日子紧巴巴,如今因文化赋能,成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剧中人”。
发展的路怎么走,清溪村一度迷茫。
20世纪50年代,周立波回乡时曾写下诗句:“志水(即谢林港镇的志溪河)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可30余年后,采矿、养殖等产业虽红红火火,但清溪村却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那时,我们已看不到立波先生笔下的清溪村,也终于认清了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清溪村原党总支书记贺志昂回忆。
重新审视自身优势,“最大的底气是文化,最大的魅力是文学”,清溪村开启发展新篇章。
清溪穿村而过,21栋书屋沿溪错落分布。依托当地农房改造,书屋以我国知名作家、出版社命名,内有专题作品陈设、交流阅读空间,雅韵别致、风格各异。2022年5月首家开门迎客的,就是卜雪斌打理的“立波书屋”。
“文学能当饭吃?”不少村民迟疑,卜雪斌夫妻俩却毅然辞掉在外面的工作,主动拿出房屋“试了一把”。书屋由当地文旅公司统一运营,夫妻俩被聘用为管理员。
那年“五一”假期,游客络绎不绝。“农房变书屋,书屋又成‘黄金屋’。”夫妻俩家门口拿着工资,书屋内的擂茶、图书生意也越来越好。“开门闻花香、关门闻书香,文化带来‘脱胎换骨’的生活,当初哪能想到?”卜雪斌说。
在中国作协的支持下,清溪村又添文化新地标: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2023年在这里落户,目前收藏签名版图书已达5万册。村内游玩,室内可品茗阅读,室外可赏花赏景。铁路桥墩上的巨幅《山乡巨变》连环画、村道拐角处的作家名言……徜徉清溪村,处处能与文学邂逅。今年1月至8月,清溪村接待游客83.34万人次,旅游收入1494.68万元,帮助5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90后邓旭东前些年返乡创业,办起生态农场,农场名称源自周立波的短篇小说《禾场上》。山上种树,20亩山茶林明后年可到丰产期;山下养鸡,如今鸡蛋供不应求。“家乡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我们年轻人有责任让她更富有诗意,更加美丽。”邓旭东信心十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文化滋养了清溪村,也滋养着村里的人。邓旭东的父亲邓春生,这些年喜欢上了写作,不少诗篇成了村里朗诵活动的“常客”。写满了大半个本子的“诗歌集”,充溢着因家乡巨变而生的自豪:“开书扉、卷珠帘,山乡巨变又东风……”
小说《山乡巨变》里那段诗意的文字,不少村民能背诵:“不上五年,一到春天,你看吧,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嫩黄的橘子花,开得满村满山,满地满堤……”
村民们说,真希望立波先生能看看如今的清溪村,看看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看看徐徐铺展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本报记者 颜 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