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锐评】从进博窗口,世界看到中国持续提供一个稀缺品

发布时间:2024-11-12 11:20:03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我们已经预订了第八届进博会的入场券,这是一个长期承诺。”法国欧莱雅集团董事长、法中委员会联席主席安巩对《国际锐评》这样说。第七届进博会已于10日闭幕。像“全勤生”欧莱雅一样,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们收获满满,已经在期待下一届进博会的到来。

  数据显示,第七届进博会取得丰硕成果: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成为七届“全勤生”;45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国家展再次升级,进一步促进了贸易、投资等务实合作。

  而在进博会场之外,一系列开放政策同样给外国朋友们带来欣喜:8日,中国扩大免签“朋友圈”,对斯洛伐克、挪威等九国试行免签;前几天,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部“清零”;从12月1日开始,中国还将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一个个开放“大礼包”,让外国人来华更方便、外资在华发展更顺畅,合作空间也更广了。

  放在全球环境下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努力显得尤为珍贵。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开放和机遇成为稀缺品。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世界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12%,比2019年、2008年分别下降0.38%、5.43%,震荡收缩趋势明显。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开放指数比2008年提高11.89%,升幅居全球前列。

  大门打开了,人、财、物的流动更方便了,“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老外不见外”的故事也就更多了。今年10月,两条150公斤级的马耳他蓝鳍金枪鱼落地上海,这是它们在上届进博会完成“首秀”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届进博会上,“人气展商”阿富汗青年阿里·法伊兹再次带来特色商品,基本“带一个火一个”;澳大利亚商贸团规模创历年之最;法国欧莱雅、荷兰飞利浦等多家外企宣布加码在华投资……随着中国持续打造进博会等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出一系列入境便利化措施,外企将有条件进一步在华发展,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各种前沿要素的汇聚,加速了创新的步伐。这在进博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AI驱动的运动鞋、可持续材料制成的绿色轮胎、一大批创新药和尖端医疗器械......外企借助中国大市场的催化作用推出前沿科技产品。他们还在这里相互学习、开放合作,共同拓展行业的想象空间。比如,来自美国的安飞公司与中国企业御风未来联合参展,带来本届进博会的最大展品——空中出租车,加快未来交通方式的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外企把“创新大脑”设在中国,利用中国的“创新力”加大本土研发。美国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告诉《国际锐评》,医疗器械是一个创新驱动的市场,“美敦力将在华进行全价值链布局,并与中国的创新企业合作,从而加快自身发展”。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博会、免签政策等本身就是其中一环,让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得更深更广。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这将有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给全球发展注入加速度。

  眼下,随着诸多外企“抢鲜”预订下一届进博会,新签展览面积已经超过10万平方米。本月底,第二届链博会也将举办,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稀缺品。这也是为什么外企把“来中国”当成一项长期承诺。就像丹麦格兰富集团中国区总裁马克漫所说,中国的开放和包容,能让每一个外国人和外资企业都受益。

  (国际锐评评论员)

上一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举行
下一篇:拉中关系前景如何?听听拉美官员们怎么说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